从硬数据看,三季度工业经济“定心石”作用凸显,机器人制造“表现”抢眼。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从硬数据看,三季度工业经济“定心石”作用凸显,机器人制造“表现”抢眼。
2025年11月3日 07:29 来源:央视网
央视新闻:高技术制造业是推动新型工业化、加快产业转型和现代化、增强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引擎。已成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在我们的报告系列“第三季度行业观察”中,我们重点关注以下高科技制造业。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加快3.4个百分点r 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4.7%,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凸显。智能化正在加速渗透,成为高技术制造业增长的关键动力。前三季度,智能无人机、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卫星定位导航接收机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59.9%、29.8%、40.5%和28.5%。在绿色能源转型的方向下,绿色装备产量快速增长。前三季度,风电机组、核电站、太阳能电池等绿色能源装备产量分别增长72.4%、38.9%和14%。 Q3行业观察:机器人产量增加成为制造业升级的“关键标志”。在众多高——一季度至三季度科技制造业的亮点是机器人产量大幅增长。产量的快速增长是由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核心技术进步、应用场景拓展等多重支撑支撑的。从工厂生产线到人们的生活服务,机器人正在成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直观见证。记者来自深圳。记者采访一家机器人制造企业时,现场工作人员正在对一批人形机器人进行出厂前的最后调试。测试后的机器将装在胶囊状的包装箱中,运往全国各地。据那里的工作人员介绍,近两个月来,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会出现。机器人产量的快速增长离不开强大的对变革性制造的需求。随着汽车、电子、新能源等重点行业自动化转型加速,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不断释放。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7.63万台,比上年增长28.3%。 1-9月累计产量达59.5万辆,超过上年累计产量。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所长陈路平表示:“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制造和应用国家,到202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预计将突破4000亿美元,嵌入式智能机器人将成为主要形式,市场份额将超过30%。”三季度行业观察:“人工智能+”将极大增强和重塑整个制造链。机器人是提升制造业的“硬件载体”,“人工智能+”是驱动转型的“软件核心”。今年前三季度,“AI+制造”加速落地。它不再局限于特定应用,而是深入渗透到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全链条,通过重构生产逻辑来重建产业效率。在山东省潍坊市潍柴二厂的生产车间,每台组装好的电机都经过自主研发的电机存储图像智能检测系统的精准检测,快速完成入库流程。当前,潍柴动力的“AI+制造”正在加速覆盖整个制造链条,从单点应用到渗透研发全链条发展和生产经营,重建工业效率。 “AI+制造”的赋能不仅限于高端装备领域,还正在向家电、机械、建材等传统制造业拓展。在江苏宜兴一家生产耐火材料的包装工厂,工人们正在扫描运往南美、欧洲和东南亚的产品上的二维码。据公司代表介绍,订单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0%。今年年初,该公司还停留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上。当更换数百吨炼钢炉内耐火材料时,生产至少要停产半个月。三年时间,直接减少停产损失80%,尹根据数据,我们的行业数据支持了转型的有效性。全国已建成基地35000余座IC级智能工厂、先进级智能工厂7000余家、优秀级智能工厂500余家,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制造业门类90%以上。前段时间宣布的最新一批全球灯塔工厂有一半位于我国。第三季度行业观察:技术+政策+市场为高科技制造业可持续增长奠定坚实基础。高技术制造业离不开“技术进步”的内生驱动力和“政治+市场”的外在驱动力。它们共同构成产业发展的引擎,推动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在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实现多元发展。在深层油气钻井领域,工程师形象地提到“蛇”。定向钻井系统我国许多油田都使用ems。就像把“眼睛”放在钻具上,pIt可以在175℃高温、172MPa高压下精确“导航”复杂的地下环境,推动油气勘探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这种被誉为“制造业之冠”的旋转地质导向钻井系统已在欧洲使用多年。美国企业垄断。经过我国科研团队的不断攻关,这套旋转地质导向钻井系统超越了多项技术,已应用于400多口油气井,近10万工时,覆盖页岩油气田、海上油田、超深井等复杂领域。已成为我国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开发的“关键利器”。在政治导向和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建筑业呈现出“多点繁荣”的格局。新材料领域,国产大丝束碳纤维正在量产。它的密度只有钢的1/4,但强度却是钢的7至10倍。用于C919大型飞机机身部件和高速列车动车组减重批次。随着高性能液体橡胶技术的进步,制造的柔性显示器的弯曲寿命已延长至20万次以上,厚度减少了30%。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航空相关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航天器及装备制造、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0.6%和7.4%。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的先进部署,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服务投入不断增加。副工业增长超过30%。三季度行业观察:补短板、扩大优势,推动行业“高端化”。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成绩斐然。但要实现从“规模增长”的“最大跨越”,必须正视不足、精准发力。聚焦核心领域突破瓶颈、扩大优势成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许多领域都取得了进展。尽管如此,日本工业发展仍存在“短板”。目前,高技术制造在芯片、核心零部件、材料等一些领域还存在一定的短板,在产业基础现代化、提高产品创新能力等方面还存在差距。针对这些问题,专家建议,要加强领导力提升企业创新地位,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通过政府补贴、第三方服务等方式降低中小企业转型障碍,促进区域合作发展。同时,完善市场监管,规范竞争秩序,引导资源向核心领域集中。培育新型优质生产力,推动创建新型工业化和制造强国。
(编辑:项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