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置债务限额以稳定经济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限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也是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加上今年早些时候预算中强化的国债规模,结合当前的再平衡余额限额,国债规模较去年大幅增加,有望在扩大投资、稳定经济方面发挥额外作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宏观经济政策要继续发力、及时加强,坚决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近期,他们积极精准地实施了一系列宏观政策。其中,基于当前根据财政经济运行情况,中央财政从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中向地方安排5000亿元。这一重要的进步性政策将有效地扩大投资、稳定增长。我国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控制,地方政府债务不得超过核定限额。具体而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由国务院确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地区限额由财政部根据各地区债务风险和财政状况在上述债务规模内计算确定,报国务院批准。设定政府债务“天花板”是地方政府合理管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防范债务风险的重要手段。 “余额限额”是指与当地政府法定余额之间的差额。bt限额和余额。这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加强财政收支管理,拨出财政资金支付应有的法定义务,创造了相应的边际空间。通过利用和启动这部分配额,地方当局可以筹集新的资金,充实当地的“钱袋子”。为有效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去年中央安排地方政府债务限额4000亿元,帮助地方政府清偿政府投资项目存量债务,帮助企业吸纳政府欠款。此次地方债余额限额的调整,也是推动财政政策更加积极主动的一个途径。这是另一项备受关注的重要举措。不少市场机构认为政策超出预期。另一方面,这也体现在加大力度调整余额限额,总规模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另一方面,扩大了资金使用范围。今年5000亿元不仅用于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支持地方政府化解现有政府投资项目债务和吸收企业账户政府欠款,还安排拨款用于经济条件省份符合条件的项目建设。重点是精准支持有效扩大投资,更好发挥经济重点省份的引领作用。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宏观政策保持项目投资增长,投资结构持续优化。除了今年早些时候预算中强化的国债规模,结合当前的再平衡余额限制,国债规模较去年大幅增加,有望在扩大投资、稳定经济方面发挥额外作用。当前,各项政策必须发挥作用,推动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坚定实现。要落实协议,尽快启动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加快债券发行和使用,合理安排资金投入,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巩固经济复苏向好态势,加快培训更多劳动力。地方政府债务存量限额的启动要依法实施,遵循法定程序,建立限额管理制度,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还要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组合拳”。除了恢复活力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方面,今年我们将继续推进新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发行至2026年。这将加快新债的发行和使用,促进政府债券市场的平稳运行。用好公共债务工具a,可以进一步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保障重点领域重要项目融资需求,吸引更多金融资源和股权投资。此外,还将实施5000亿元新金融产品政策。资金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有关部门、银行和地方政府要加强沟通协调,确保资金精准投入,避免“抖”,推动项目早日开工,促进投资有效扩大。焦油宏观政策协调一致,可以稳定就业、稳定企业、稳定市场、稳定预期,稳定经济基本面,促进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曾金华)
(编辑:王菊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