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经济观察】中国外贸“新特征”愈发明显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每周经济观察】中国外贸“新特征”愈发明显
2025年10月25日 06:06 来源:经济日报
我国经济基础稳定、优势多、韧性大、潜力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巨大的市场和发达的产业体系优势非同寻常。出口和进口依然强劲且富有弹性。这些将为实现全年高质量外贸目标提供有力支撑。第三季度是全年承上启下的关键时刻。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33.6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从季度数据看,我国进出口总体增速每季度都在加快,从一、二季度的1.3%、4.5%上升到三季度的6%。连续八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这一上升曲线体现了对外贸总量稳定增长的信心、结构转型的活力、创新和现代化的热情。本届广交会和即将举办的进博会,更加凸显了我国外贸“基础更加扎实、质量效益更加优良”的新特点。 “基础扎实”体现在进出口增速上。 9月份,我国外贸单月增速创年内最高,增速达8%。这种向上的增长印证了外贸巨大的抗压能力,这种韧性得到了支撑通过发展商业实体。据统计,前三季度,我国有进出口记录的外贸主体首次达到70万家,超过去年全年总数。其中,61.3万家民营企业活跃在全球贸易市场,成为中国外贸名副其实的“生力军”。此外,我国不断优化贸易结构,通过贸易多元化等措施有效对冲国外市场风险。一大批贸易公司以优质的货源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我们正在适应,为我国外贸出口注入新的动力。 “提质增效”体现在增长动力上。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中国制造的机器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前三季度工业机器人出口仅增长增加了54.9%。海外“三新产品”继续高位运行,风电机组及零部件出口增长23.9%。盲盒娃娃等国内“时尚”产品已成为全球“畅销品”,相关产品销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仅如此,从超级船舶到便携式终端,从工业装备到嵌入式智能,制造业的转型提升带动了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不断凸显“中国智造”的新优势。应该看到,国内品牌产品在我国出口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完善,外贸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正在加速形成。如果说数据有点乏味的话,秋季广交会会让这些新趋势变得更加具体。 35国内已推出0000件智能产品,从手术机器人、四足机器狗到123米长的风力“海巨翼”。智能制造已从单一产品升级为整体解决方案,特别是“蓝牙+北斗+5G”打造的智能对接系统,让全球采购商实现“一键导航”寻找产品原产地。这种“技术+服务+生态”的提升,不仅标志着对外贸易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的转变,也凸显了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全球吸引力。即将开幕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亮点纷呈。今年进博会将设立6个展区和1个创新孵化区,重点展示低空经济、新材料、智慧医疗等领域的世界前沿成果。事实上,这反映了我们公司的结构性变化。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11.9%,进口小幅下降0.2%,但降幅继续收窄。种种迹象表明,国际市场对高端产品和技术的需求正在加速增长。作为中国智能制造产业的“出海之窗”、全球产品的“中国门户”,广交会和进博会的“外表”和“内在”不仅彰显了中国产业前进的信心,也释放出了超大市场的活力。国内外双循环开放双向格局更加稳健。然而,外贸前景并不好。全球经济复苏放缓、部分市场需求减少以及贸易壁垒依然存在等挑战仍然是第四季度必须应对的压力。尽管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但我国经济基础稳定、优势多、韧性大、潜力大。长期改善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保持不变。超大市场、完整产业体系优势突出。出口和进口依然强劲且富有弹性。这些将为实现全年高质量外贸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顾阳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富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