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宝从“持续扩张”走向“补充库存”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任翠华记者 任翠华记者 根据复旦大学日前发布的《城镇个性化商业医疗保险(惠民宝)知识图谱2025》(以下简称《知识图谱》)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共推出惠民宝(即城镇个性化商业医疗保险)产品313种。其中,今年前七个月仅增加了九种新产品。 《知识图谱》认为,惠民宝的发展已从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重复阶段。业内专家认为,惠民宝作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人民群众医疗保障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惠民宝的发展,还需要持续优化运营,实现多用途平衡,面临逆向选择风险、部分地区参保率下降等挑战。前7个月推出的惠民宝产品仅有9款,其渊源可以追溯到2015年。2020年,惠民宝在全国范围内迅速上市,是多地首次推出此类产品,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因此,2020年也被认为是惠民宝的行业元年。截至目前,惠民宝各项产品已运行约5年。知识图谱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现有惠民宝产品中仅有9款是今年新品。与此同时,因运营故障而报废的产品数量大幅减少。例如,惠民宝计划2023年停产70余款产品,但仅停产12款产品今年前七个月发生。这意味着惠民宝结束了高增退时代,进入低增退的稳定发展阶段。对此,浙江城市大学副教授林贤平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当前福利市场正从快速扩张期转向理性发展期。这种转变是市场调整的良性过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格表示,这是因为惠民宝市场已经从“扩张阶段”转向以库存管理和精细化管理为基础的“稳定阶段”。我们认为,这表明重点已经从“增量发展”转向“公平迭代”和“体验优化”。预计需要3到5年的时间才能达到真正的“成熟”这个词的意义。关于价格走势,根据《知识图谱》的统计结果,目前有141款惠民宝产品采用“单一价格”模式,均价为95元,较2021年均价60元左右大幅上涨。对此,林健平认为,最新一次的保费上调是合理的调整。以扩大保障范围和保险积累为基础。索赔经验。在Longuet看来,这也反映出一些成本压力。从产品保修和服务角度来看,特药保修是惠民宝近年来重点产品创新领域之一。根据“知识图谱”,惠民宝每款产品平均涵盖41类专科药品、28类适应症。 169种基本传统福利保险产品中,超过80%承保专科药品责任。特药的适应症主要是恶性肿瘤、罕见病的覆盖范围也在积极扩大。同时,越来越多的惠民保产品提供“多版本”供更多消费者选择,并通过“加油套餐”扩大保障范围。首个试点项目已过去 10 年,广泛实施也已近 5 年,我们面临两大挑战。业内人士认为,惠民宝对于提高人民群众医疗安全水平、完善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该系统面临一些局限性,需要不断改进。其中,如何克服逆向选择风险是最受业界关注的。惠民宝产品的保险门槛通常很低。只要有当地的健康保险,基本上没有年龄限制或既往病史限制。同时,大部分惠民宝产品采取统一定价方式。因此,高风险群体更愿意购买保险,而健康群体则不太愿意购买保险。直线完整性。他建议惠民宝采取“基本统一+加大差异化”的定价策略,在保持广度的同时提高精准度。在Longue看来,未来惠民宝将考虑全面分解科学风险,比如根据年龄、健康状况进行差异化定价,不仅提高定价准确性,也能够符合监管政策引导。目前一些城市正在考虑对惠民宝产品实行适度差异化定价。例如,安徽惠民保险按年龄分级保费,淄博“齐惠保”按病史和健康状况分级保费,有利于控制逆向选择风险。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促进金融机构发展的通知》今年7月底发布的《城镇商业医疗保险质量管理办法》提出,要遵循风险考量的原则,实现差异化定价。原则上应根据不同人群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因素进行责任分类或相应费率组别,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公平性和适应性。此外,部分惠民宝产品在运营过程中面临保费下降等挑战。 参与率以及营业收入和营业费用之间的差异。 Longuet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某些产品的保障与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的期望之间存在差距。与此同时,部分产品的重复或停产导致部分消费者的保险承保中断。实现惠民保险产品的长期可持续运营对于CE产品,必须在多个目标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平衡固定费率和差异化风险,考虑综合定价和商业可持续性。这对保险公司的精算能力和技术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