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观察|秘书长指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新步伐的未来方向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第一次观察|秘书长指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新步伐的未来方向
2025年11月19日15:09 来源:新华社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工作会议11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指示。法律是执政的基础。 2020年11月,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明确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五年后,综合工作会议中央法治委员会再次召开,恰逢“十四五”规划完成、谋划“十五五”规划的关键时期。 “十五五”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要求“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站在新的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意义深远。 ——“多加关注”的两条建议。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构建更加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提出两个“附加重点”,标志着新时代新征程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着眼点。 “更加注重法治与法治之间的联系全面依法治国涉及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等各个领域,必须立足全局、长远谋划。当前,国际国内环境更加复杂,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任务更加艰巨,更好发挥法治对改革发展稳定的指导作用、规范作用和保障作用更加重要。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走上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住房建设。为此,要用法治思维和方法推动改革,更好发挥法治保发展、保稳定、强法治的作用。夯实基础、稳预期、促长远,为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提供坚强法制保障。 “更加注重保障和促进公平和社会正义。”正义是法治的灵魂。全面依法治国。它需要注重确保和促进公平和社会正义。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群众权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最先进要求,是引领法治中国建设,牢牢把握公平正义的价值观追求,努力让人民在一切法律制度、一切政策中都有公平正义感。e 决定和所有判断。强调两个“全面进步”。如何依法全面落实国家治理总体规划?如何进行更具体的实践?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强调“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确保全体人民都遵守法律,全面推进法治国家活动各方面”。以科学立法奠定良法善治基础,以严格执法树立法律权威,以公正司法维护公平正义,以执法惠民引领社会潮流……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全面依法治国不断结出新的硕果。评论。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以良法善治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编织守护美丽中国的法治网络……把法治融入到国家活动的方方面面,贯穿法治轨迹推动制度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呼吁“共同开创法治国家建设新局面”。人和法相通,天下就可治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中的“共同力量”一词,意义深远。建设法治中国需要多方协调、共同努力。只有各地区各部门齐心协力,完成任务全社会广泛参与、广泛合作,才能为中国的法治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各级党委(党组)负有主体责任,“主体少数民族”带头依法治国、依法办事,各部门依法履行职责、承担责任,广大人民群众尊法守法、崇德尚风。建设法治中国的合力不断汇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蓝图正在逐步形成。实现。法治兴则国家富,法治强则国家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普惠法治的呼声更加明确。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统治道路中国特色法律必将得到拓展。策划:邹伟 主编:杨维涵、朱继柴 作者:罗霞、齐齐 视觉:景晓成、鲍昱涵 新华传媒内部出品 新华第一工作室出品
(编辑:苗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