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猪肉收储稳定市场预期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海南省文昌市的一个市场上,一名肉店老板在照顾猪肉。图片:新华社记者 蒲晓雪 据数据显示,今年1-9月全国生猪平均价格为每公斤15.1元,比上年下降10.9%。为促进生猪市场平稳运行,国家发改委近期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中央储备冷冻猪肉收储工作。记者了解了生猪市场现状及收储对市场的影响。市场停滞原因 “今年以来,猪肉价格震荡下跌,近期跌幅有扩大趋势。”朱善勇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农业农村生猪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今年年初,猪肉价格呈现震荡下行走势。恢复到年中后,猪肉价格再次下跌。 9月最后一周价格为每公斤13.27元,比上年下降27.8%,比年初下降19.9%。 1-9月猪肉平均价格为每公斤25.97元,同比下降4.8%,低于生猪价格。朱善勇表示,近期猪肉价格持续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供给旺盛、需求疲软。从消费者角度看,7、8月猪肩肉消费缓慢,居家消费、外出就餐需求下降。供给方面,1-8月定点屠宰场屠宰生猪2.487亿头限额及以上建筑面积比去年同期增长17.4%。 8月份的屠宰量仍显着高于去年同期。今年上半年生猪出生数稳步增长,继续超过去年同期,生猪产能持续释放。在正常年份,生猪销量同期会出现轻微季节性下降。不过,今年7月份以来,较重的生猪开始密集销售。生猪惜售和二次育肥有所减少。生猪供应相对充足。再加上9月份一些养殖机构的恐慌情绪,导致了“越卖越卖,越卖越低”的局面。北京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9月份白条猪加权平均批发价格为16.46元/公斤,比8月份的16.87元/公斤下降2.43%比去年同月下降29.36%。白条生猪日均市场出货量为1,895.13头,较8月份的1,734.84头增长9.24%,较去年同月增长9.65%。 “肉价下跌的主要原因是白条猪供应充足,以前屠宰后二次育肥的生猪现在都在这个时候屠宰。此外,规模化养猪场的生猪也因瘦肉而被屠宰,所以近期会出现一段供大于求的时期,从而带动猪肉价格下跌。”北京市生猪统计部经理刘通说。多家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参加了会议,其中包括梦根股份公司、文德斯股份公司、双城股份公司等。迄今为止,农业农村部等相关部门已就生猪产能调控问题多次召开座谈会。 “斯今年以来,猪肉产能持续扩大,生猪供应分阶段进行。针对猪肉市场形势,政府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体系。生猪生产周期约为10个月,妊娠期112天,育肥期6个月。目前的法规旨在确保未来市场的供需平衡。人们普遍认为,二次育肥和降低生猪出栏体重有助于平衡猪肉市场供应。中期来看,收购和储存冷冻猪肉可以合理淘汰低产种猪,降低成本和市场风险。为确保市场整体稳定,确保养殖户获得合理利润,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种猪存栏量进行过度调控,减少生猪100万头。当前4042万秒。 8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官网发布消息:“为促进猪肉市场平稳运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冷冻猪肉储备集中收储工作。”由于价格大幅下跌,猪肉开始收购和临时储存。如何知道猪肉价格是否跌幅过大?首先,您需要了解“猪与饲料的比例”的概念。生猪粮比是指生猪价格与饲料玉米价格之间的关系。猪粮价格对比是根据国家发改委监管生猪场周价格和全国主要批发市场粮玉米平均批发价格的关系得出的。根据近期产品计算根据成本数据,猪肉生产的盈亏平衡点是生猪价格与粮食价格之比约为7:1。根据国家发改委建立的预警机制,猪肉价格与粮食价格之比低于6:1的,将发布三级预警。猪肉与粮食价格比连续三周为5:1、1至6:1,或者单月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下降5%,或者连续三个月能繁母猪存栏累计下降5%至10%的,为二级预警。猪肉粮价比低于5:1,或单月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下降10%,或连续三个月存栏母猪累计下降超过10%的,发布一级预警。 2021年6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宣布《完善政府生猪存栏调节机制》。 《稳定猪肉市场价格和供应保障方案》明确,若第三阶段发布过度消耗预警,则不再启动国家临时储备收储工作。如有必要,当发出二级预警时,它会被激活。一旦一级预警发布,储备金的收购和暂存工作就会开始。地方政府启动临时库存收存的条件按照国家惯例执行。今年8月第二周以来,猪粮比一直维持在6:1以下。 9月17日,猪肉与粮食的比例为5.8:1。一些中小农户开始出现红色数字。 8月25日,相关部门开始收购储存1万吨冷冻猪肉。 9月19日,1.5万吨冷冻猪肉恢复集中收储,收购规模较前期扩大。今年以来,已累计收购和储存冷冻猪肉3.5万吨,不含轮购和储存。 “冷冻猪肉收储的基本目的是稳定市场,避免猪肉价格过快下跌。收储调控和产能调控是相辅相成的。收储重点是科学引导市场预期,稳定短期市场,缓解阶段性过剩和市场恐慌情绪。产能调控的依据是:‘短期、中期、长期来源调节供给’。” 和需求模式,降低成本并调整供应。两者结合,不仅能短期支撑市场,中期内还能稳定行业预期,降低市场系统性风险。“长期来看,”朱善勇表示,预计价格将保持稳定。据统计,9月30日,大连商品交易所2511生猪期货涨停板报收于12355点,较8月25日收盘价13910点下跌11.18%,跌幅为6.15%。“自2009年6月我国首次公布管理方案以来,全国猪肉收储已已实施多次。政治管制的效果每年都有很大差异。 2009年6月5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启动冷冻猪肉收储工作。经过收储,猪肉价格过快下跌的势头基本扭转。 “根据古省480个市场监测点的数据,”朱善勇说。农业方面,生猪价格自2009年6月第二周起止跌企稳,从第三周开始连续15周回升。3月20日末14日,有关部门开始采购和储存物资。 4月第一周生猪价格跌幅放缓,4月底趋于稳定。 5月初第二次放储后,猪肉价格明显回升。冻猪肉库存影响 前期市场情况表明,库存有利于减少养殖户恐慌性抛售,减缓屠宰速度,从而促进猪肉价格稳定,加上鼓励消费,有望阻止价格下跌并使其恢复。 ”朱善勇表示,分析认为,冷冻猪肉收储稳定了市场预期,大型企业主动适当削减产能,一旦供需关系改善,猪肉价格有望回升。对于后市,专家表示,四季度生猪供应仍较为充裕、稳定。提前察觉大生猪市场风险,从消费者角度看,国庆、中秋节期间,除屠宰消费增加外,11月份南方腌制活动的持续将导致猪肉消费持续增加,预计四季度猪肉价格将逐步稳定恢复,价格不会有太大波动。 (经济日报记者)黄俊伊)
(编辑:胡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