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服务容量“三年翻倍”意味着什么?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六部门联合公布了《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计划》)。该项目备受关注,据透露,到2027年底,全国将建设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过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能力,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使充电服务能力倍增。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快速大发展阶段。今年1-9月新能源汽车产量11243辆销量1122.8万台,同比分别增长35.2%和34.9%。这意味着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4000万辆。但相反,日本充电基础设施虽然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仍存在公共充电网络分布不均、设施功能结构有待优化、居民小区服务供给不足、供电安全有待加强、运营管理质量和效率有待提高等问题。以公共充电站为例,目前全国平均功率仅为45.5千瓦,无法有效满足度假高速公路、城市热点等快速补电场景的充电需求。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支撑充电设施的可用性不仅直接影响消费者的体验,还间接影响潜在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解决充电问题,需要加快充电设施建设、提高充电效率,但更重要的是“高层设计与石河穿越相结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针对城市、城际、农村充电网络不同的能源补给需求,《方案》实行分类政策,建设以快速充电为主力、慢速充电为补充、大功率充电为有益补充、高速公路服务的城市公共充电网络。提出加快本地充电设施更新换代,进一步拓展本地充电网络,增加充电需求 保证。 “回家过年了。”特别是在大城市和高速公路服务加快大功率充电设施规划建设,显着提升新能源汽车使用体验。 《规划》在强调政策工具有效性的同时,也强调创新。 《方案》提出扩大车网联动测试范围,在定价政策、市场化机制、应用场景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车联网交互作为一种新模式、新业态,通过Carga和Exchange将新能源汽车接入电力供应网络。通过组织智能有序充电和双向充放电,可以有效挖掘新能源汽车作为灵活储能资源的监管潜力,让新能源车主通过“卖电”获得收入,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当然,“制作精良”并不意味着“使用得好”。高《方案》明确要求,通过优化公共充电站环境、规范充电标准、公布费率、改进运营维护方式,提高公共充电站服务质量和效率。其他有效改善用户充电体验的措施。深化政府充电设施监管服务平台功能,对充电站和运营商服务质量开展不定期评估,完善评估结果运用制度。为实现居民小区充电桩“共建、管理、可持续”的长效体系,《规划》提出运营商考虑推广居民小区充电设施“统一建设、统一服务”的模式,即“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和维护”。该计划还要求纳入获取 ch 的需要。将设施纳入网络规划,重点关注城市中心、公路服务区、交通枢纽、市政会议区和老旧住宅区。针对电网结构薄弱、供电能力低等问题,我们正在实施优化配电网架构、实施增容等建设改造。促进智能有序充电应用,提升高渗透充电场景的网络容量和协调能力。这意味着,“三年内将充电设施的服务能力翻一番”并不仅仅意味着电池数量增加一倍,还意味着充电设施将从“支撑业务”转变为“能源业务”。总结我国新能源汽车取得的成就,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基础设施的先进设计。该设计得到了强大的电力支持l 并网和配电能力。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翻一番”,不仅将提高充电效率、优化服务质量、创新生态产业体系,进一步提升消费者信心,促进我国电动汽车广泛购买和使用,也将为企业提供新的投资机会,强化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和电力供应领域的主要优势。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杨中阳)
(编辑:王祖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