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股到港股,海南医药三年内第三次登陆资本市场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在经历了斯普林特登陆A股创业板IPO和上市公司成都先锋并购重组两次失败后,南京海纳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纳医药”)决定转战港股,展开三年内的第三次资本尝试。近日,海南医药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回顾公司创业板上市之路,营收可靠性和合规性一直是监管关注的焦点。根据此前披露,公司收入按照获客方式进行划分。贸易谈判一直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2023年上半年,公开招标收入仅占公司收入的一半。发送了公司收入的2.49%。海纳药业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综合性医药研究和制造公司,专注于药物发现、CMC(化学品生产和管理)、临床前和临床开发、注册和验证以及商业化生产。海纳药业表示,在国内涉及医药技术转让的CXO服务商中,公司临床试验批准数和上市批准数均排名第二。此前,海纳药业连续两次尝试推进资本化进程。 2023年6月,凯纳药业向A股创业板发起进攻,进入第二轮审核研究,但最终于2024年6月主动退赛。今年3月下旬,A股上市公司成都先锋宣布拟收购海纳药业约65%股份,但由于基本条款未能达成一致,该计划最终落空。从收入结构来看,凯纳药业的收入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CXO服务和自营产品组合。其中,CXO服务以CRO(合同研究组织)服务为主,该服务占公司全年总收入的60%以上。业绩方面,海南制药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2.65亿元、4.1亿元、4.25亿元、1.78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5976.07万元、7301.5万元、5329.5万元、2208.4万元。毛利率分别为60.1%、50.3%、46%及52.1%。该公司预计2024年销售额将增长,但利润不会增长,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和净利润均面临压力。海纳药业表示,今年上半年营收下滑主要是由于新中标项目数量减少和后期项目比例增加导致CRO服务收入下降,且现阶段后续业务对收入贡献较低。从现金流情况来看,海南医药2024年、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将持续为负。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7655.2万元、11300万元、-3457万元、分别为-4245万元。重点客户质量存疑,同时CXO企业又是医药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卖家”,因此海南医药的财务健康状况自然与其客户质量密切相关。港股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仅有一家药企“科科药业”河南郑州的“奥玛A”一直稳居海纳药业前五名客户之列,其余客户变动频繁,其中最大客户四年内两次变动。监管机构此前曾要求公司说明前五名客户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后经营稳定性。如果进一步分析海纳药业挑战创业板时披露的详细信息,不难发现部分客户与公司存在个人或财务关系。随着公司2023年IPO临近,CFO也主动辞职。以福州泰达制药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将在2022年成为凯纳药业的第二大客户。该公司的负责人是凯纳药业的前员工。2023年上半年,我们最大客户上海怡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实际经理吴宣东先生是凯纳药业的一名员工。海纳药业间接股东。对此,该公司表示,此次交易是基于合理的商业历史,且价格公平。妈妈海纳药业的客户中,有不少企业在海纳药业成立当年或随后几年就与海纳药业有过合作。湖北民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 2021 年 10 月,自 2022 年起与海纳药业合作。长沙爱必高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于 2022 年 11 月,2023 年与公司合作。公司间接股东吴宣东先生控制的湖北海美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22 年 11 月。2023 年,凯纳药业将凯纳药业左旋磷酸注射液结果。该产品为国内独家批准药品,合同金额为6000万元。凯南药业曾表示:“2021年开始,部分客户将成为e 公司当年或下一年度的前五名客户。这是因为公司的研发经验将进一步积累,研发实力将越来越强,市场开拓力度将逐步加大,部分新客户将与公司项目合作或直接购买公司自主研发成果。这些新客户将跻身公司今年前五名客户之列。”今年,在公司创业板申请获受理前,公司原CFO郑晓燕辞去相应职务。对此,监管机构解释了郑晓燕辞职后的去向以及辞职的真正原因。该公司表示:“其辞职原因是考虑到工作与家庭平衡的个人决定,退休后加入南京一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制药公司将其总体“年轻化”的特点归因于新客户对其更强的研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认可,但从公司近年来的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来看,其业绩长期稳定性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检验。港股招股书显示,公司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分别为446.76亿元、8973万元。虽然会计数据不断增加,但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43天、59天、59天。这两个数字都在增加,分别是111天和176天。同时,截至2024年,公司账龄一、两年的贸易应收款及应收票据大幅增加550万元、405万元。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1642万元和3600万元。对此,凯南药业表示:“我们的部分客户主要是受到行业形势的影响。”由于付款期限延长,贸易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不存在重大收款问题。 “此外,由于CXO行业的特殊性,海纳药业还拥有大量合同资产。公司表示,如果满足合同约定的付款条件,将把合同资产转入应收账款。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金融资产和合同资产净减值损失分别为490万元、593万元、1264万元和1187万元,分别。